2022年3月3日,是第23个爱耳日。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,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保护耳朵呢?
一、讲清道理
家长应教育孩子:要注意保护耳朵,听音乐或看电视时音量不可过大;防止噪音刺激;放鞭炮、敲锣鼓、雨天打雷时捂住耳朵或张开嘴;不要自己掏耳垢,以防划破耳道、鼓膜;不要转圈奔跑,以防耳内淋巴液失衡而眩晕跌倒;防止洗发水或洗澡水进入耳朵;昆虫进入耳里不要惊慌乱掏,在耳边点少许香油或蜜汁诱虫爬出,夜晚也可用烛光、电筒光诱虫出来。
二、情景判断
家长可以举例孩子护耳时的情景,分别描述正面(安全)与反面(危险)的事例,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,哪些小朋友做得错,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。通过判断对错,让孩子明辨是非,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,理解深刻、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,知错不犯错。
三、诵读儿歌
为了教育孩子保护耳朵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儿歌,让孩子记忆深刻。儿歌语言简洁,意思明了,便于理解,易于记忆。比如:保持安静不吵闹,电视音量不能高。听见噪音捂耳朵,不掏耳垢护耳膜。防止洗发水入耳,不转圈跑防晕倒。昆虫入耳不乱掏,香油蜜汁光诱它。
为了教育孩子保护耳朵,家长就要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,给孩子讲解可能的危险,并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,让孩子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,时刻注意维护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