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问题实例】孩子年龄:6岁,性别:男孩
在家时遇到不开心或者自己不愿意就会发脾气不听家长的 把自己关房间自己一个人生气 需要吼他才能听话。
【育儿小贴士】
1、儿童期特有的共性行为特征
孩子爱发脾气和孩子爱哭一样,都是儿童期特有的行为特征,而且是共性的行为特征。也就是说,这种行为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孩子的行为特征,而是所有儿童的特征。
2、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
(1)受限于脑神经发育水平
从生理层面来说,负责情绪控制、记忆和激素分泌的边缘系统(又称情感大脑),要到青春期才逐渐完善,青春期结束时才能基本形成。孩子并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情绪的产生,因而常常表现为易冲动、爱发脾气等。
(2)成人错误的回应方式
当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表现出来,成人大多会觉得孩子在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无理取闹、乱发脾气。在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的前提下,习惯去讲道理,往往会发现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回应孩子、去安抚孩子,却仍然收效甚微。
大人的安抚不仅没有让孩子收敛脾气,甚至孩子闹脾气的情况还愈演愈烈或者压根不搭理人,以至于大多时候以父母一顿吼结束这场“对峙”,而往往吼叫、威吓孩子确实让孩子有所收敛。这就导致成人产生一种误解:孩子必须靠吼才能收敛脾气。长此以往,不仅孩子的情绪得不到释放,亲子间的关系裂缝也会越来越大。
【问题实例】孩子年龄:4岁,性别:男孩
孩子有时有点无理取闹,有一次快出门,孩子当时比较兴奋,我说再等妈妈一分钟之后,他瞬间就气炸了,就开始发脾气。
【育儿小贴士】
1、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
孩子对于出门这件事是非常期待与兴奋的,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,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,可能就是家长在出门这件事上拖了后腿。当孩子很迫切地想去做某一件事情,而另外一个人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阻碍,孩子就会用他最本能、最孩子气的方式来回应他人,也就是成人眼中孩子发脾气的行为。所以当孩子发脾气后,成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,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。
2、教导孩子恰当地回应
理解孩子的情绪,然后教导孩子正确地去回应他人。可以告诉孩子:妈妈理解你很想出去,不想妈妈拖你这一分钟的后腿,但是妈妈确实是有事情没有做完,不能立马出门,那其实你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回应我,比如你可以说“妈妈,我可以等你一分钟,没关系的,但你要快快的,我特别想早点出门”,如果宝贝是这样回应我的话,妈妈听起来会比较高兴,然后也会以我最快的速度去完成我的事情,陪你出门。
教会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(语言:我特别想快点出门/我的心情很急切;行动:发脾气、乱叫、乱扔东西等),不仅是在“等妈妈一分钟”这一件事,在孩子遇到一系列需要等待的事情上时都是通用的。除了发脾气这种本能的应对方式之外,家长希望孩子掌握的方式是怎么样的,那就将你期待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,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怎么说,孩子就会逐渐习惯使用这种温和的方式,情绪自控能力也能得以提升。
但是需要注意成人一定要以一种温和、不带情绪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,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带跑,以教育者的姿态去教导孩子如何应对。
3、需要成人的反复教导
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,所以才以这种本能的方式去应对。总体上这是需要成人介入的教育过程,并不是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不爱发脾气,这需要成人耐心、反复的教导孩子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恰当回应,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,家长或者同伴才会更开心,才会更愿意配合你一起完成某件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