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架教学,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,他认为儿童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:一种是儿童现有水平,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,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。那教师如何为幼儿搭建有效的支架,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,引导、促进幼儿的学习,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长幼中班组开展了“基于教师观察与支架的'活动日志'”的研讨活动。
研讨开始,老师们分别交流了在观察幼儿活动时会运用到观察记录、案例、活动日志等记录方式来支持探究活动。接着,主持人以民间故事《百鸟朝凤》中的两篇活动日志为例,提出了两个问题:1、在活动中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支架?2、在什么时候提供应有的支架最合适?老师分别围绕这两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及有效的建议。接着主持人又提出:“支架教学形式有哪些?”中班组老师分A、B两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AB两组老师总结出支架教学形式有范例支架、问题支架、建议支架、导向支架、工具支架、图表支架,并针对这六个支架进行举例解说,最后,主持人简单总结后又抛出问题“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主题课程的探究活动?”组织老师进行思考,个别老师抛砖引玉,讲述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。研讨中老师们认为,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及潜在的发展水平,为幼儿搭建支架,从而有效地观察幼儿,适时的为幼儿提供支架,促进幼儿建构新的经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。
通过本次研讨,老师们达成了共识,在幼儿园支架教学中,给予支架的目的就是把老师和幼儿从旧有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,重视幼儿的探究活动,尊重幼儿的想法。老师要摆脱僵化的思想的束缚和果实的教育。一起努力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,让我们和幼儿“一起活动”“产生好奇”“提出问题”“不断尝试”。